动机的概念

在心理学中,动机被理解为控制个人行为的动态心理生理过程。它的影响决定了行为因素的组织性、方向性、活跃性和稳定性。国内研究者常将动机描述为“客体化的需求”。

为了更深入地理解“动机”的概念,有必要强调该术语的三个主要定义:

  1. 动机是个体有意识的愿望,是追求特定目标的愿望的表现,这种愿望可以通过精神和物质价值得到补偿。该术语指个人设定自己目标的能力。
  2. 动机表现为解决所分配任务的愿望。该概念用于描述控制人类情绪和行为的生理和心理过程。这种动机的表现是个体的外在状态和内在状态。
  3. 动机意味着存在满足物质、精神和生理需求的愿望和能力,以及确保实现必要结果的愿望。

我们正在处理一个相当复杂且具有个性化的特征的概念。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获得成功的愿望,因此实现这种愿望的方法也可能不同。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目标、目的、关系策略、方法、工具、计划和力量。

动机的概念

资料来源:shutterstock.com

所考虑的术语结合了心理、生物和道德因素。因此,应该从不同角度考虑动机的概念。

从上面给出的这个术语的定义可以看出,我们正在处理一个动态的心理生理过程。换言之,个体的心理和情绪反应与生理因素密切相关。

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人体产生的快乐激素(多巴胺)。一个人通过实现期望的结果而获得满足感。这个过程发生在潜意识层面,多巴胺是在奖励阶段产生的。这种激素对身体的影响可以与训练的原理(克服障碍 – 获得“奖励”)进行比较。可以说,激励过程基于多巴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。如果一个人体内这种激素含量很少,无论采用何种激励方法,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。

滚动至顶部